2016年12月31日

**2016的最後一天

好久沒發長文
就來回顧之前雜誌跟SIENNA邀稿的內容好了
內容是關於SIENNA自我概述跟皮件的緣起和一些理念
文中還有第一個創作的包包
(双河彎 8月號/2014 第75期)
----------------------------------------------------------
選擇皮革創作的起源-
大學是唸美術系,快畢業那年有很多空閒時間,當時有一個好朋友很喜歡逛跳蚤市場所以常常跟她一起去逛。一方面可以找畢業製作材料一方面可以看到很多新奇好玩的東西從中尋找靈感 初次接觸跳蚤市場像發現新大陸般,沉迷程度真的很瘋狂,記得那一年流行sarse,大家草木皆兵都帶口罩不敢出門,我還是每個星期頂著大太陽帶著帽子口罩乾洗手和酒精去那裡報到,當時尤其很喜歡買復古包包,有時是奇形怪狀,特別的鎖頭,或想不到的材質......簡直開了眼界,跟一般百貨公司店面千篇一律的基本型差很多,開啟我很多靈感 ,雖然是唸純美術的,但畢業這一年我的畢業製作卻是包包, 對於做包包設計我從來沒拜師學藝過 ,我都是從包包身上學做包包,至於會以用皮革做為創作素材,大部分材質,是越久越折舊耗損,然而皮革是少數使用越久越迷人的素材,且可塑性強,可以柔情可以剛毅 ,皮革也是最強韌的畫布,染料運用得宜的話可以做出色彩繽紛華麗的效果,反之也可仿舊渲染乾擦出歲月的痕跡 。
學生時代對各種素材或工藝都很有興趣 木工,雕塑,金工,素描,水彩,油畫,版畫。。。幾乎都涉略過。 久而久之開始覺得平面或純藝術性的形式太單一,想要挑戰更有層次的產品設計,因緣際會下就以皮件為出發點 。
我認為 包包以精神層面和實際結構上像是一座小型建築
精神層面: 有的人需要空房(如簡單的環保袋),有的人要雅房(日常生活用包)有的人要套房(一包多用),有的人要豪宅(隔間多,功能強或是外型很華麗) 然而對出外人來說就是"背著走的房子",隨著使用者個性需求年齡環境都會需要不同的"行動房子" 實際結構: 一個包包除了完成靜置時看起來的外型之外 當它裝了一些些內容物. 裝了很多很多內容物,或是裝了東西承重後的姿態....各方面的考量,都影響到製作過程 - 像一棟建築物一樣,結構基礎很重要
初期的設計預想- 包包想呈現的姿態,打版,選料
中期的內襯- 哪裡骨幹要挺哪裡要線條柔, 承重或容易損壞處要補強
 後期的收尾- 檢視整體比例,實測使用上的細節調整,承重後的姿態,甚至使用活動中的狀態
- 起。承。轉。和 過程中若有些步驟沒思考周全,包包都快完成時才發現錯誤,將包包整個拆解,打掉重練也是家常便飯。
關於皮革創作在自己生活中的位置;皮革創作從一開始單純興趣的好奇.摸索.沉迷 到變成工作.生活技能.飯碗,期間也經歷過為了生活沒天沒夜製作趕工; 然而現在希望慢慢能回歸到初見面的原點
-就像是武俠小說裡練功一般 熟記秘笈, 勤練功. 然後融會貫通把秘笈忘記 (昇華成生活的一部分)
對於自己最印象深刻的一個作品﹐是剛開始的練習作品,省吃儉用買了一張皮 怕失敗用牛皮紙打了版,趴在地板上裁剪,染色,廚房找到端午包肉粽的棉線當縫線,用細鐵絲對折當針,為了看到它完成的樣子,徹夜趕工,每次看到這個包包許多回憶就會湧上來